keerting 发表于 2018-9-12 14:14:12

当前企业该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走跨境转型这条路

当前企业该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走跨境转型这条路


跨境电商这一名词在近两年频繁出现得益于国家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和相关政策机遇,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一直被誉为全世界的加工厂、生产代加工型企业比比皆是。但由于劳工成本的逐年提升,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很多加工型企业已经在东南亚沿线国家驻扎办厂。

我们回顾国内的代加工型企业、传统的代加工企业一直以来是依靠贸易订单来生存,前面我们讲到目前国内劳动力成本逐年在提升,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去理解这种现状,90年代至2000年左右、外出务工是70后80后主要的择业方式、一般都是外出进工厂打工、当时的收入工资就几百元至一千元左右、进场还需要熟人引荐、托熟人带、打工挣钱除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这个年代的打工者更多的工资结余会寄往家中的父母留做家用。2000年以后的这十来年、务工者的年龄结构已80后偏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近些年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打工的收入也在逐年提高、企业招工成本从几百元到后来的一千多、两三千、到目前的四五千、五六千、招工成本是逐年提升、反而务工人员去不好招、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基本上都是选择在豪华的CBD、高大尚的写字楼办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甚至做网红、在父母的支持下自主创业、子承父业等等、选择进工厂务工的少之又少、所造成的局面就是这些传统的加工型生产企业招工难、劳工年龄结构普遍偏大、劳工素质和知识结构普遍偏低、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

除了上述招工成本高、招工难这些表面的问题以外、更加让这些加工型企业难受的是一直以来企业的生产、生存大多都是靠贸易订单来维持的。以从商的角度来讲、成本是关键、对于贸易公司来讲、在众多的加工企业中、做同样的产品肯定

是取价格最低的企业来下订单、这种情况下衍生出来的就是外贸公司的压价、同行的价格竞争、比如说:同样一件服装的加工材料和人工成本A公司为30元、合作的外贸公司订单价格40元给A公司做、加工型公司多了之后 B公司找到贸易公司报价38元可以做出同样的产品且保质保量.从贸易公司的角度来讲、成本降下来利润就多了出来、久而久之低成本肯定为首选、A公司的订单越来越少、为了维持企业经营、也会降低价格、当出现了C、D、E这些同类型的竞争者的时候、外贸公司的选择余地会更多、同时这些加工企业的价格也会越来越透明,价格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导致利润空间会逐年下降。我们不难看出,同样一件产品2000年以前生产成本低,出厂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到如今生产成本提高了、出厂价格持续降低、产品利润逐年下降。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靠订单过活的企业很多都是外贸业务员在与外贸公司接洽订单、比如一家企业年产值1000万、这些订单可能就集中在两三个业务员手中、一旦业务员跳槽、或者是外贸公司订单减少、可能就会导致企业车间直接停产、企业短期内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替代品和充足的订单、对企业来讲这个是最严峻的问题、无订单就意味着工人无事可做,工人靠的就是劳动力挣钱、工人不可能等着企业给活做、工厂会面临工人流失、本来招工就难、这样的处境是工厂不愿意看到的,但事实上这样的现状在传统企业里面经常会面临到。作为企业有些时候经常不得不去找同行拿些订单来维持工厂运转、本身同行的利润就很微薄、但是为了养活工人、工厂运转、哪怕不赚钱、甚至明知这些订单做了会亏损也不得不这么做。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企业招工旺季也在春节期间、工人流失一旦严重了、哪怕后续订单正常了、劳工短缺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也是这些企业不希望看到的局面。

终上所述,传统的加工型企业不仅面临的是市场饱和带来的压力、同时还面临同行竞争、贸易公司压价及企业内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对于这些B2B的来讲未来只会越来越困难。

行业现状及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国内加工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过巨大的机遇,淘宝、京东等国内电商平台十来年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帮助了不少企业在国内电商市场抢占先机、分享到了平台和市场发展的红利。新的市场和模式扩张中往往占得先机的是那些看得懂、敢于先行先试的企业。对于先看看、再等等的一些企业来讲,往往反应过来得时候已经是来不及了。 目前很多企业也意识到B端市场难做,部分企业从而转战到国内已经成熟的C端市场、不过有的企业还是扎堆在阿里国际这样的B端生意上,虽然从线下辗转到线上,殊不知做的还是B端生意,而且同行扎堆,更加透明化了、贸易商采购商不仅通过线上体验到了采购信息的方便快捷、而且选择合作厂商空间更大、订单成本能更好的的控制和压低。这样不仅导致众多生产商感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当前企业该思考的问题,是否真的有必要走跨境转型这条路